1993年9月,段丽华背起行囊,从家乡淄博来到烟台,成为了烟台大学应用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时隔27年,又是一个秋色宜人的九月,段丽华再次来到烟大。这次归来,她不只是以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还是以母亲的身份送儿子王晟来到烟大读书,她也从“母亲”变成了“学姐”。
【忆往昔:那时青葱岁月】
奔赴青春的盛宴,将大学时光酿成一坛芬芳的酒。
“小时候我就有看海的愿望,报志愿的时候,我觉得烟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于是选择了烟大。很幸运,我被录取了,圆了我的大学梦,也圆了我幼时看海的梦想。”
段丽华是第一届应用化学系精细有机合成专业935-2班的学生,他们当时在小教室上专业课,其他课大多在阶梯教室上。“我们会去化学馆上实验课,当时条件比不上现在,比较艰苦,可是老师们都教得很认真,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的学习热情。”
时隔多年再回到烟大,段丽华感觉烟大的变化很大。“我在校园逛了逛,发现虽然有的地方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但有的地方却已经不复从前了。我记得以前一号楼后面是一条大路,现在都变成了家属楼。”对于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回学校来转转、看看老师,段丽华感觉很激动,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与书为伴,清静恬淡;以书为友,不见忧愁;和书相牵,美名相传。
令段丽华印象最深刻的是烟大的图书馆,她的大学课余生活,多与书为伴。“那时候通讯工具没有那么发达,陪伴我们的只有书,并且我不太擅于交际,所以周五下午没课时,就会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在那里学习。”
图书馆霞光掩映的晨晓,暮色低垂的黄昏,明月皎洁的夜晚,都留下过段丽华的身影。
令段丽华铭记很久的还有辅导员李育华老师。“那时候,她刚刚毕业,只比我们大一岁,带我们一起组织学生活动,一起学交谊舞,相处十分融洽。她也特别细心,对我们每个人都照顾周到,像朋友,更像亲人。”李育华老师的暖心陪伴似一缕春风拂过93级应用化学系每个人的心田,清新又温和。
【思现在:烟大故事将传承】
于东门海边寻光阴,在三元湖畔续故事。
“2015年的时候,班里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我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回去,很遗憾。这一次来送儿子上学,也圆了我重回母校的梦。”
时隔27年,有些记忆,被时光湮没,交还给了岁月;有些故事,被季节遗忘,预支给了流年。
段丽华的毕业照
儿子王晟考入烟大,让段丽华重拾记忆,再次收拾行囊,重返烟大。只是以后在烟大的路,由儿子继续走,在烟大的故事,由儿子来续写。
“妈妈说,烟大教学质量很好,风景很美,她非常推荐我上烟台大学。妈妈跟我讲了很多关于烟大的美好故事,我非常向往在这里读书。很幸运,我被烟大录取了,妈妈口中烟大的美,我终于可以亲自去领略了。”
“妈妈”变为“学姐”,突然长了一辈,王晟还有点不太适应。“我要是遇到妈妈以前的老师,和他提起妈妈时,我是该称呼妈妈为‘妈妈’,还是‘学姐’呢?”王晟笑着说。对于儿子和自己同读一所大学,段丽华也表示有种奇妙的感觉。
【望未来:“愿你干霄凌云”】
走风跑马,向阳前进,世间明朗,未来可期。
“我虽然已经二十多年没回来了,但是一看到熟悉的校园,我就想起了以前在学校的很多事情。
“我希望他也能在这四年里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在体验大学绚丽多彩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如果有机会,继续读研深造,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段丽华给刚刚步入大学的儿子王晟的寄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也可以看到一位学姐对学弟的衷心建议。
谈及王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他说:“我比较喜欢物联网工程,我希望能够在大学学到足够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像妈妈一样与老师融洽交流,踏踏实实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谈及未来,母子俩尽是期待与希望。相信在烟大,王晟定会希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