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千里烟寻师者如兰校史回顾校友之家教育发展基金会
 校史回顾 
  校史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回顾 > 正文
 

援建岁月丨谢树煜:桃李四年,是他让计算机系从无到有

2021-04-13   发布:吴老师    点击:[]

谢树煜

在烟台大学三十年校庆的时候,郭明瑞老师向我祝酒,我问,你知道我在烟大是干什么的吗?

他哈哈大笑说,计算机系副主任嘛,我们一起战斗了四个年头呢。

我说:现在他们都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还以为烟大把我忘了呢……

1

1985年4月,谢树煜接到清华大学的通知:“学校希望我到烟台去筹建烟台大学计算机系。”

烟台大学的第一次系主任会,是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临湖轩里召开的,会议由校长沈克琦和党委书记杜建寰主持。

当时,烟台大学的文科和理科系由北京大学负责筹建,而工科由清华大学负责。清华大学负责的四个系包括:机械系、建工系、计算机系和化工系。

建工系由朱畅中做系主任,化工系由袁乃驹做系主任,计算机系由清华计算机系主任唐泽圣兼任,机械系则是由魏从武来做系主任。

▲1984年7月1日,省市领导为烟台大学奠基填土。

“清华对这件事很重视,派我们去总是怕我们搞不好,要找一个把关的。当时我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魏老师比我们都要大,他1955年从清华毕业,我是1959年毕业的。另外,我们比较年轻,缺乏经验,请唐老师兼任系主任也便于取得清华的支持。”

谢树煜接下了任务,既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队伍,还要准备七月份招生,考虑筹建机房和实验室……时间紧、任务重,他心里很着急。

不仅如此,当时的谢树煜还兼任着清华计算机系教研组的党支部书记,要继续给清华的学生上课,负责的科研任务也正处于关键时期,“清华这边还不能脱身,烟大那边也已经把任务安排下来了,两头都得顾”。

▲1984年7月1日,烟台大学奠基仪式大会在烟台市政府礼堂举行。

“烟大希望我们能到校园看看,我只好利用五一假期去一趟。”那时,来援建的教师们都住在虹口宾馆,他们常常跑去清泉寨的盐碱地里“监工”。

谢树煜十分赞成筹建烟大的想法,他说,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找一些技术人员非常难,建立自己的大学,培养自己急需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能理解烟台人民在渴望什么,他们想自己集资办学校,为自己培养建设人才,这是为了满足开放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984年建校初期工地

“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烟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办一个烟台人民需要的计算机系,这一点我心里是很清楚的,应当去全心全意地为烟台人民服务。”谢树煜深知,烟台人民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创办学校不容易。


2

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要确定专业培养方向。谢树煜是这样想的:烟大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去基层工作,这些学生很可能是要独当一面、独当两面的。

清华的计算机学科分为三个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他认为,烟大不能沿用清华的分法,而应该把三个专业合成一个,变成一个涵盖面更广的专业。

他说:“烟大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是拳打脚踢、文武兼备,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应该更符合基层的需要,因为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不可能培养的都是当官的,我们培养的是实干的,必须软件、硬件各方面都行。”

▲谢树煜(右)

“搞过教学计划的都应该知道,把三个专业的主要的课程都拿来,选一下哪些要哪些不要,压缩到四年完成,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

当时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计算系统结构专业叫计算机及应用,实际上是硬件专业。谢树煜精简了这三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为了能跟教育部的专业名字相区分,还起了一个新的专业名字,叫计算机及其应用。

“实际上,这一个字的差别,培养的方向就不一样了,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并不是说人家叫计算机及应用,我也叫计算机及应用,要把计算机软件、应用都要包含进去的,这反映了我的指导思想。”

“另外就是除了专业培养方向以外,当时的办学层次上,我希望是人家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就是多层次办学。烟台大学是一个本科院校,但会招一定数量的专科学生,起码有本科班、专科班,这是我必须办的。”

▲谢树煜(中)

师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另一件大事。一方面,学校紧锣密鼓地在社会上进行招聘,陆续引进了如齐贵柱、陈良志、杨永田、焦嵊、武秀川为代表的优秀任课老师,他们在计算机系建设初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他们教学认真、工作负责,让人放心,但年龄偏大,对计算机专业一些新的专业课还不熟悉。从学校长远发展看还需要培养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教育部及省内、校内领导也对烟大建设极为重视,批准清华大学为烟台大学计算机系办了一个研究生班,从长远上解决了计算机系的师资来源问题。

这个研究生班的名字叫电子学与计算机研究生班,学制二年,面向全国招生,结业后统一分配,主要目的是为烟台大学培养师资。

▲1984年7月1日,山东省省长梁步庭(右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右五)、山东省委副书记陆懋曾(右一)、北京大学顾问王路宾(右二)以及北大、清华两校援建领导和烟台市主要领导参加奠基剪彩。

1985年暑假,清华计算机班招了三十个学生。招生时,在清华计算机系馆一楼的办公室里,谢树煜跟学生一个一个谈话、面试,因为这些研究生都会在烟大上课。培养全过程由他负责,上课教师从清华聘请,机房及实验环境由烟大解决。

研究生的实验条件跟本科生不一样,得有全套的专业实验设备。谢树煜回忆说:“要满足这些要求,对我来讲,也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第一年人手少,连个助手都没有,什么事情都要我管,从教学计划、招生、请老师,到准备各门课程的实验条件,全是我一个人弄。”

本科生、专科生的上课问题也急需解决。低年级的公共课还好安排,到了计算机语言课等专业课程,还要安排学生上机 。其它实验室,如电工、电子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等实验课程,也要在一两年内全部解决。

尤其是微机机房,稍微高档的多用户多终端系统,国内当时不能生产,购置时需要外汇和批件。批件是进口计算机指标,只有钱还买不到;另外有了批件没有外汇也不行,还得谢树煜自己解决。

最后在清华大学和各单位及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最终按时建成了各个实验室,包括计算机控制实验室,满足了本系及外系教学需要。

▲谢树煜(左)

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其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很大关系,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计算中心建设,专门从国家拨的仪器设备经费中拿出100万元用来购买大型计算机。

“这项任务也落到我们身上,学校希望清华大学帮助买机器,把一百万经费转到了清华。而清华只答应帮我们解决外汇和批件,买什么机器让我们自己决定。我需要根据烟大的基本情况,调研国际上计算机发展状况,去咨询解决方案,我要对这笔经费负责,必须非常慎重。”谢树煜前后找了很多大型国际公司咨询,包括IBM、SUN、DEC,日本的富士通、日立等。

虽然购买IBM大型计算机的计划,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成,但清华为了支持烟大建设,把富士通的M150中型计算机送给了烟大,清华经管学院还把更新的王安计算机也送了给烟大,“清华大学给了烟台大学很多支持,我们不能忘记清华的援助”。

▲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方惠坚参加烟台大学首届开学典礼并致辞。

为了解决购置设备的外汇指标问题,烟台市政府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购买Altos3068超级微型机的外汇指标,就是烟台市经委帮忙解决的。谢树煜说:“我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烟台市委的鼎力支持,我真的非常感谢。”


3

烟台大学计算机系,当年的全名是“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大家都叫电子系。“我们当时班级的简称都叫‘电’,比如电51什么的,因为系的名字第一个字是“电”,电子类的系就我们一个系,怎么叫都不会错。”

“关于系的名字,我接受任命时就叫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但我去办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钱振为副校长曾问过谢树煜,要不要改一下系的名字,他考虑后还是决定不改。

因为当初,谢树煜还打算办通信专业,“叫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想把和无线电系有关的专业也包括进来。将来把自动化这种弱电专业也放到这个系里来。所以我说这个系的名字就不要改了,这样系的范围还可以宽一些”。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把摊子铺那么大,按我刚才说的,我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我只能说,咱们保留这个口。”

▲谢树煜(左一)

“另外,烟台大学能够有今天,除了烟台人民的支持,还是应当感谢万里同志,他抓烟台教育改革试验区抓得很紧,教育部长何东昌也支持。”

“在1984年春节的时候,万里同志、胡启立同志到烟台考察,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就抓住这个机会提出烟台想集资办大学,万里同志非常支持,说要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学校’,办个烟台教育改革试验区,借这个机会上烟台大学。”这些,都是谢树煜后来从资料中得知的。

▲1985年10月30日,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右三)在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右一)、山东省副书记陆懋曾(左一)陪同下视察烟台大学。

“俞正声同志是副书记兼市长,我们都叫他俞书记。他是非常深入实际的一个领导人。”

1986年,计算机应用全国学术会在烟台召开,谢树煜也参加了。在会上,他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举目东望,努力发展电子工业》。俞正声在会上代表烟台市讲话,“他讲话的时候说到了我们,让我们措手不及”。

到了元旦,俞正声又让秘书给谢树煜打电话,说要亲自去看他。“当时我住在6公寓206,就在现在学生宿舍楼一号楼对面。我在二楼,杜建寰校长住三楼。那天晚上俞书记直接就来了,他问我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我不停地表示感谢。”

俞正声不止一次到烟大,其中一次是和研究生座谈。谢树煜反映学生希望了解烟台的经济发展形势、规划的愿望,希望他能给研究生讲讲,俞正声很爽快地答应了。

“详细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反正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他介绍了烟台的发展规划,今后的一些方向,还有对大家的期望,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我觉得烟台大学能有今天,除了烟台人民的支持、大家的努力,跟烟台市委还有中央领导的关心确实是分不开的。”

▲1988年6月3日,时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俞正声来烟台大学作报告。

研究生班的课都是清华的老师在上课,“因为学校很支持、系里态度也很明确,我要请他们,一般都答应。当然,时间安排上也有难处,一些老师多希望安排在暑假,还有一些课程的实验问题,最后都妥善解决了”。

经过两年学习,研究生班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30名研究生于1987年7月顺利毕业,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由清华大学颁发,省里统一分配。

“这个班留校15人,后来都成为了建系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张文贤、李仕刚、周毅、王向阳等。”

1987年暑假后,在清华学习的几位研究生也陆续毕业回校,成为建系骨干,比如孙瑞志后来担任了系教学秘书,郭善增担任了系科研秘书……

▲由清华大学设计的烟台大学一期校园规划图。


4

“我们应该为烟台人民服务,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科研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科研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系里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谢树煜和其他老师们还积极地开展科研工作。

“烟台有个冷冻机厂,他们的管理系统是曲卫芬等人完成的,栖霞还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我们做的,每个星期沙丽杰等老师都不顾石子路上的汽车颠簸,来往于栖霞、烟大之间,真是很辛苦。”

“烟台市无线电六厂,后来叫东方电子集团,他们专门做微机电力系统的控制。开始他们是用别的微机,后来升级改用PC,是李钢民帮助他们完成的,对于工厂以后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当时学校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有教务管理系统,是王虎、孟洛明、栾浩等很多人一起开发的,直到后来省里统一软件下来了,我们的软件才不用了。”

“搞科研还是挺难的,一是学生还不是很有经验,二是地方需要其实没有高档的项目,经费也很困难,但是我还是积极想办法去找项目。”谢树煜通过清华找到电子工业部,接了一个“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优选微型计算机软件国产化的研究”。

后来这个项目做了两年,参加相关工作的有武秀川、张文贤、逄斌。“当时是和成都电信工程学院的刘锦德教授一起合作的,最后鉴定是在成都进行的,清华计算机系软件教研组的老师们也给了很多帮助。”

▲谢树煜(右)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调动大家积极性,我们还希望办个经济实体。”当时学校里边没办过,没有先例,谢树煜到济南跑了好多次,教育厅终于批了。

“具体我记不清了,方案是经过学校同意的。大家都积极地在找项目,一个方面为地方做了一些贡献,另一方面对大家是一个补助。当时烟台工资很低,也没有什么奖金。”再后来学校把计算机开发应用中心也收上去,在市里建了一个三校开发中心。


5

短短四年时间里,谢树煜做了大量工作,为建系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为烟台大学计算机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谢树煜(中)

1989年6月,烟台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届本科学生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的学习,通过了各个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设计,准备毕业。

但毕业生的水平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水平?这必须通过教育部指派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专家组成的评估组是非常严格的,他们要审查我们全部教学文件和资料,包括学生习题作业、实验报告、上机程序、课程设计、各门课程期末考题及考试记录等。”

“他们还要去听课,要找学生开座谈会。但我们的工作是很扎实的,每次检查,都是一次通过,一切都很顺利。通过验收评估,我们获得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11月17日,谢树煜(右)在烟台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谢树煜在烟台大学整整四年:1987年,清华大学为烟台大学招的第一届研究生班毕业;1988年,第一届半工半读专科生毕业;1989年,计算机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直到1989年的7月,谢树煜才回到清华。

谢树煜为烟台培养了一批计算机人才、为烟大留下了一个生机无限的计算机系。

今天

我们跟随谢树煜教授

重温两校援建的光辉岁月

了解那段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

让我们再次向每一位援建老教师致敬

上一条:援建岁月丨杜建寰:俯首甘为孺子牛 下一条:援建岁月丨沈克琦:格致桃李半公卿

关闭

烟台大学校友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烟台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