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千里烟寻师者如兰校史回顾校友之家教育发展基金会
 校史回顾 
  校史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回顾 > 正文
 

援建岁月丨黄海之滨弄潮立,伉俪并肩谱华章

2021-04-12   发布:吴老师    点击:[]

三十五载同舟济,七十华诞共潮生。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烟台大学建校35周年,回顾卧薪尝胆、风雨兼程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加怀念为创办建设烟台大学付出艰辛努力和做出卓越贡献的援建前辈们。听听他们当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追忆他们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激励吾辈忆苦思甜,继续砥砺前行。

2014年,烟台大学三十周年校庆前夕,学校安排校办等相关部门专程赴京,拜会采访了当年来烟支援烟台大学建设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老同志、老领导,这其中就包括原烟台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温淑珍老师和原中文系主任孙庆升老师夫妇,让我们共同走近二老,一起聆听他们的烟大故事。

温淑珍老师说,她在烟台大学工作了整整五年,对烟台大学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虽说五年时间并不长,但是对她来讲弥足珍贵,因为烟台大学的一草一木皆与她息息相关。

“我来到烟大的时候,学校刚刚盖起楼房,原来这儿还是一个小渔村,渔民的车辆经常从学校穿过。现在校园里的参天大树,很多都是我们当时种的,那时候都还只是些小树苗”,温淑珍老师边说边露出欣慰的笑容。

万事开头难,创业总是艰苦的。温淑珍老师回忆说:“刚来烟大时,我们人手很紧张,党委工作人员一共只有七八个人,党办三个人,宣传部两个人,组织部两个人,老贺(注:指当时的党委副书记贺崇铃,兼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当时在组织部。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所以经常是一人身兼多职。比如统战工作和组织部工作,分工不分家,在实际工作中互相配合、随时调动,整个党委工作‘一盘棋’。在党委、杜校长和老贺的领导下,各个系里建立起党总支、党支部,各方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建校初期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都比较顺利。尽管工作忙一些、累一些,但是心情很好。”

闲暇的时候,他们会去东门的海边看看。因为温老师来自东北,几乎没有在海边生活过,所以她特别喜欢大海,经常去海边看渔民打渔。每次去海边,都会让她觉得很放松。以后每当听到谷建芬的那首《大海,我的故乡》,她就会想起黄海边的烟大。

1986年,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关于党代会的筹备,温淑珍老师回想起一些细节。温老师说,第一届党代会、第一届工代会都是由他们筹备的。人手不够,有些工作白天做不完,就晚上加班完成。当时他们与时任工会主席高文之老师一起负责召开工代会的筹办工作,尽管时间紧、经验不足,但是仍然按时完成了筹办工作,顺利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工代会,使得烟大在党的建设和学校教职工民主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

1986年11月28日,中国共产党烟台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虽然当时人不多,但‘群众’是力量之源,正是有了系里老教师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圆满地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温老师补充道:“一方面有上级指导,另一方面也有烟台市委的支持。所以,一切开展得都比较顺利。另外,当时援建烟大的党委班子也很好,比如生化系的肖老师(注:肖春模老师),他参加党委工作时,党委班子就很团结。”

在烟大的五年里,看着烟大在大家的努力下成长起来,对于这个“孩子”,温淑珍老师纵使后来离开了烟大,也一直在关注着她的发展。“建校三十年,学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综合发展,更是培养了众多人才。借此次校庆,在此祝贺烟台大学,希望烟台大学今后的综合实力能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国家需要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希望烟大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最初的企盼,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流大学。”

孙庆升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支援建设烟台大学期间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曾兼任曹禺研究学会副会长。孙老师对华文戏剧与现代文学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曹禺论》《丁西林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等,均收录进《孙庆升文集》。

孙庆升老师回忆说:“烟大刚开始成立时,中央决定由北大清华支援,我是受命而来,当然也感到非常荣幸,既没辜负党的培养,也为烟台大学的创建做了一些贡献。”

当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图书资料。对于中文系来说,没有图书资料是比较棘手的,北大、清华支援了一些图书,也采购了一些。孙老师亲自抓图书资料的建设,中文系资料室就是他建立起来的(当时在文科馆五楼),从北京各大书市搜罗了一批书,最终图书资料的问题得以解决。而最难的便是师资,刚开始系里只有三位教师:曲金良、罗丽和周同亮。

1988年,承先图书馆正在建设中

中文系最初便由这三位老师支撑着,刚开始招了干部班,虽然是应用型的,但一些基础课程还是要开的。创办一个系,三位教员远远不够,解决师资问题,有以下三个办法:

一是北大的老师过来援建,很多基础课都是北大老师来开设的,包括《文艺理论》《现代汉语》《文学史》。其中请来了很多北大名师作短期的讲座,有严家炎、谢冕、曹文轩等。

其次便是培养研究生。两年以后,研究生们毕业回来了,包括孟二冬、兰翠、张力军、黄凤显等,他们回来后队伍就充实很多了。

最后一个解决方法是招聘。以山东为主,全国各地招聘。许多老师愿意来烟台大学,比如西北的(尤其兰州的)、东北的老师都来应聘。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教学队伍建立起来了,大概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师资缺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孙庆升老师激动地说:“看到烟台大学越办越好,我很欣慰。烟大的专业、学科也在不断扩增,原来的中文系,发展成了人文学院,不仅包括中文系,还有一个新闻系。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可以增加历史系。因为现在开始强调国学,国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史哲,传统的历史,增加历史这个学科,能让学科结构更完善。”

当听说人文学院要成立学院的校友组织,孙庆升老师非常开心。他说:“校友们可以通过校友组织沟通感情、互相通信。校友们在事业方面、学术方面的成绩也可以及时交流。希望将来和年轻的校友一起交流、一起切磋、共同进步。”

在烟大三十周年校庆时,孙庆升老师和温淑珍老师共书贺卡一枚,送给烟台大学。

值此烟台大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之际,谨致热烈的祝贺!祝愿烟大在争创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孙庆升、温淑珍同贺

2014年10月3日

2019年1月,温淑珍老师带着对烟大的深情和对大海的挚爱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此,让我们向温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上一条:援建岁月丨沈克琦:格致桃李半公卿

关闭

烟台大学校友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烟台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